国际足联世界杯|2022 世界杯|华发王世界杯王者站|huafawang.com

從台灣前往日本的棒球健兒

帶領台灣邁向勝利的喜悅全壘打

2024年11月舉行的國際大賽「世界棒球12強」中,台灣代表隊在決賽中打敗日本代表隊,首度奪冠。台灣隊長陳傑憲在決賽的舞台上,擊出一支3分全壘打等,繳出3支安打3分打點的成績,表現精彩。

五局上半,面對日本代表隊的先發投手戶鄉翔征投出的直球,陳傑憲全力敲出飛向右外野看台的全壘打,奠定台灣獲得首次冠軍的基礎,並被選為大會最有價值球員(MVP)。

一躍成為台灣英雄

拿下冠軍後,在台北舉行的慶祝遊行吸引了約5萬名民眾參加,一同分享這份喜悅。 。

在台北舉行的慶祝遊行

台灣人親切地稱呼陳傑憲為「隊長」,他也一躍成為人氣選手。

陳傑憲選手與賴清德總統

陳傑憲及其他台灣代表隊選手受邀進入總統府,身為棒球愛好者的賴清德總統表示:「你們都是台灣之光,也因為有你們,國際社會會看見台灣,知道台灣不是只有半導體,台灣還有棒球。」 大力稱讚了代表隊的優秀表現。

儘管陳傑憲在「12強」賽事中,創下6成25的驚人打擊率,但台灣代表隊在預賽和複賽中都曾敗給日本。

在這樣的情況下,台灣代表隊卻能在第3次對戰的決賽中,擊敗日本取得冠軍。背後不只是因為陳傑憲的好表現,更因為他發揮了領導能力。

無論處於什麼樣的情況,他都會持續鼓勵隊伍,直到最後一刻都不放棄,這樣的精神感動了許多台灣人。陳傑憲這份對棒球的態度,據說跟他在日本讀高中的經驗有很大的影響。

陳傑憲的原點 16歲隻身前往日本

2010年4月 剛進入日本高中的陳傑憲

來自台灣高雄的陳傑憲,在小學時就曾入選台灣少棒代表隊,國中時曾作為隊中主力選手,在全台灣的大賽中獲得冠軍等,是台灣知名跑、打、守兼具的3拍子選手。

周圍對陳傑憲的未來懷抱著期望,加上擔任當地所屬球隊教練父親的建議下,他在16歲離開父母,於2010年前往日本岡山縣的高中留學。

當時的日本棒球代表隊,因為鈴木一朗和投手松坂大輔等選手的精采表現,在2009年世界棒球經典賽(WBC)完成連霸等,成為台灣球員憧憬的對象。

在日本學到對棒球的態度

回想起剛到日本的情況,陳傑憲說:「我連『あいうえお 』都不會。」

進入高中後,等待他的是語言不通的環境,以及比想像中更嚴格的棒球練習。

他提到一開始很想家,好幾次都想要回台灣。

陳傑憲說:「為了要贏大家,為了要突破自己,你還是要ㄍㄧㄥ著用自己的意志力,然後去跟上大家,訓練真的蠻辛苦的。一開始去的時候語言不通,別人在說什麼我聽不懂。」

日台棒球之間的差異,也讓他感到很困惑。

當時台灣的少棒不重視精細的戰術,而日本則是會根據投手的配球來改變守備位置等,他為了適應暗號戰術和思考型棒球而吃了不少苦頭。

此外,他當時也有心智不夠成熟的地方。

陳傑憲印象最深的經驗,是高中一年級夏季縣預賽前的練習賽。

因為裁判對他判決三振而表現出不滿的態度,在比賽中被換下場。他的行為被認為不但欠缺對於對手的禮儀和謙虛精神,也讓團隊氣氛變糟。

陳傑憲說:「他(教練)就一直罵我,可是當下的我日文還不懂,我不知道他在罵什麼,然後我就莫名其妙的被換下來,我就在旁邊站一整場,然後那時候他在旁邊一直碎念,說我的態度不好,然後我的個性不好,然後我都不喊聲。過了一段時間,你再去思考這件事情,會感謝他的原因是他在那個時候用這麼極端的方式,來告訴你,即使你成績再好,還是要保持謙虛。」

這件事也讓陳傑憲對棒球的態度,有了很大的改變。

他變得會開口互動、與同伴互相鼓勵,並考量團隊情況來行動。

守護陳傑憲成長的高中野球部顧問

川上聖史顧問

時任野球部(棒球社團)顧問的川上聖史,是陳傑憲一年級和三年級的班級導師,也照顧了他的宿舍生活。

至今他仍清楚地記得,陳傑憲在入學之初容易情緒化,有什麼不滿立刻就會表現在臉上,但後來變得越來越能為團隊付出。

川上聖史說:「當他成為學長後,就算出現有點微妙的判決,他也會積極喊話鼓勵大家『下次再來,下次再努力,轉換心情向前看』等。」

最喜歡的一句話是「只要去做就能做到」

有一句話至今仍深深地刻在陳傑憲的心裡。

那就是校園中到處張貼著的「やればできる!(只要去做就能做到)」。

他從「やればできる!」這句話中,學習到不逃避並迎向挑戰的重要性。

陳傑憲表示:「我在剛學日文的時候,這句話對我來說淺顯易懂,就是你想要得到一個結果,你必須要去做。你每天要不斷的努力,才會達成你要的結果。所以這句話簡單,然後又好記,意義又重大。」

「堅持到最後一刻的態度」 支撐著現在的自己

正如他在12強中的表現,陳傑憲無私的精神喊話、作為隊長的舉止風範和領導能力,獲得了很高的評價。

相信「只要去做就能做到」,不管遇到什麼樣的情況都堅持到底的態度,是他在高中時從日本棒球中所學到的。

陳傑憲回想起在日本的經驗,話中不時流露出懷念之情。

陳傑憲說:「他們(日本選手)很厲害的是,即使是簡單的事情,也會很認真、很努力的去做,所以遇到更困難的事情,他們不會被壓倒,反而會更想突破,我覺得這是我在日本所學到的。若我在那個時間點放棄然後回台灣,相信我現在不會站在這裡。即使遇到挫折,遇到狀況失敗沒關係,但我就想辦法要努力的達到那個終點。」

2025年春季從台灣前往日本高中 台灣棒球健兒的挑戰

陳奕鎧

和陳傑憲一樣,為了在日本學習棒球,而從台灣前往日本的棒球健兒不斷增加。

其中一位是來自新北市的陳奕鎧,現年16歲。

陳奕鎧在國中時,作為隊長和隊上的王牌選手,曾帶領球隊打進全台灣大賽的16強。他的目標是和大聯盟道奇隊的大谷翔平一樣,成為投打二刀流的選手。

崇拜大谷翔平 夢想成為二刀流

陳奕鎧在台灣家中的房間裡,懸掛了大谷翔平所穿著的同款球衣。

陳奕鎧說:「大谷雖然在全世界已經是第一,還那麼謙虛,不管對教練還是對手,都很謙虛,然後他在世界上也是最頂尖的運動員。」

為了學習大谷翔平和陳傑憲都曾打過的日本棒球,他決定從2025年4月起,進入茨城縣一所曾在甲子園出賽過的高中就讀。

陳奕鎧說:「他(陳傑憲)對現在在日本和準備去日本打球的選手來說,是一個很重要的存在,他能激勵我們這些在日本打拼的選手,因為有他的經歷讓我們能更堅定地朝著夢想邁進,除此之外,他也是大前輩,為我們做出了很好的榜樣,我們都應該向他學習。」

努力不懈 只為變強

前往日本高中就讀之前,陳奕鎧曾借用國中母校的設備努力練習棒球。

時間表上寫滿了訓練菜單,旁邊還用日語寫著大谷翔平曾說過的話。

啟程前往日本前,他每天都會學習日語。除了讀寫之外,他也努力練習會話。。

那時在台灣教導他日語的,是曾經加入日本高中野球部的台灣大學生。

為了讓陳奕鎧盡快適應日本,不僅教他日常對話,也詳細地教他生活及棒球用語。

陳奕鎧說:「我在台灣要好好練球,然後日文一定要學好,去日本才不會吃虧。然後打進甲子園不只是去學習,也可以去體驗大家在場上拼盡全力、守下每一顆球、盡力去打出每一顆球,我覺得那種感覺很棒、很熱血。」

陳傑憲前隊友協助棒球留學

晁菘徽

「他真的很有天分。未來會更加成長。」

如此評價陳奕鎧的是支援日本留學的晁菘徽,現年30歲。

晁菘徽自己原本也是棒球健兒,高中時曾到高知縣的高中學習日本棒球。

左上為晁菘徽,中間為陳傑憲。

他和陳傑憲是國小和國中棒球隊的隊友。

國中取得全台灣大賽冠軍時,他們是同一隊的隊員,也在同一時期前往日本的高中留學。

他說當學校休長假返回台灣時,兩人也曾互相鼓勵。

自己經歷過的辛苦 成為次世代的養分

高中時代的晁菘徽

晁菘徽曾經以成為日本職棒選手為目標,但是未能實現夢想。

儘管經歷挫折,他卻立下新目標「透過棒球,成為日本和台灣之間的橋樑」,磨練擅長的日語,並進入日本的研究所攻讀經營學。

現在他成為往返日本和台灣之間的創業者,一邊舉辦體育活動,一邊協助希望前往日本留學的台灣棒球健兒。

懷抱著將自己的經驗傳承給次世代的心情,他定期造訪學校,協助日語學習並提供諮詢等,從背後支撐起台灣棒球健兒的成長。

希望健兒們能將日本所學經驗轉為優勢並培養獨立自主精神

8年來,共有47位棒球健兒透過晁菘徽的協助從台灣渡日。其中只有1位成為日本的職棒選手、3位成為台灣的職棒選手,實現了棒球夢。

然而,現實是很多人無法成為職業棒球選手。

雖然晁菘徽自己也無法實現成為職棒選手的夢想,但他說自己16歲前往日本的決定並沒有錯。

晁菘徽協助過的棒球健兒中,許多人從日本的高中進入日本的大學就讀,其中也有人為希望留學的台灣孩子們提供日語教學。晁菘徽期待他們能以棒球作為契機,成為日本和台灣之間的連結,並活躍於社會之中。

晁菘徽表示:「希望球員們藉由到日本的高中留學,學習日語和文化,並能擁有獨立自主的精神,將來無論是成為職棒選手、上班族或是創業者,都能成為自食其力的人。」

給希望留學日本的後輩們

對於希望到日本留學的後輩,以下是陳傑憲想對他們說的話。

陳傑憲說:「一開始去的時候有文化差異、天氣又冷,加上別人在說什麼我聽不懂。練球會比較嚴謹點,所以一開始我沒有辦法跟上他們的節奏,我會覺得很不知所措。經過了一段時間適應,慢慢的語言聽得懂,跟上他們的腳步,就很享受的去體驗日本文化。然後團隊為了同一個目標,大家一起去努力,主要是自主訓練跟自我意識。大家都是一個拉一個,互相幫助可能能力比較不好的、體能比較不好的,然後大家一起進步,我覺得這一點也是我目前正在做的事情。」

採訪後記 跨出1步 「只要去做就能做到」連接未來

「只要去做就能做到」

這是陳傑憲在日本學到、至今仍刻畫在心裡的一句話。

努力不懈的態度,也將傳承給2025年春天前往日本高中的陳奕鎧。

採訪者(小柳一洋 )覺得對於這些從台灣遠渡日本的棒球健兒們來說,從日本高中社團活動中學習和培育的,不只是棒球的技術,也包含文化和價值觀,甚至是人生經驗,這些都對他們未來有很大的幫助。

2025-08-12 12:44:20
友情链接